中信证券研报指出,时隔两年,政府工作报告再度设置单位GDP能耗目标,“十四五”规划中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13.5%的目标已基本难以实现,或不会形成硬性约束,预计“碳冲锋”不会再度出现,但对高耗能高污染领域会有更严苛的措施。
目标实现不了固然不是好事,但也不能完全怪政府。毕竟过去多年,全球对于技术进步的预计普遍过于乐观,期间各国政府制定的政策也偏激进。某种意义上,降低期望也是一种理性回归,何况调低的也不止中国。
就在上个月,欧盟和美国都有类似政策反弹。欧盟理事会轮值主席国比利时发表声明称,欧盟成员国未就“欧盟供应链法案”(即《企业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指令》)达成一致。另外,美国政府也打算放宽对汽车尾气排放的限制,将给予汽车制造商更多时间,而不是要求他们在未来几年内迅速提高电动汽车销量。美国环保署发言人称,美国环保署致力于最终敲定一项“易实现、确保减少危险的空气和气候污染并为家庭带来经济效益”的技术标准。
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快速增加的同时,召回数量同比也显著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连续8个月超过30%。与此同时,根据有关部门发布的通告,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召回车辆160.3万辆,占全年召回总数量的23.8%。新能源汽车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2.3%。
召回数量显著增长可能有哪些原因?行业分析师、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分析认为:首先,路上的新能源汽车数量多了,发生故障的次数就多了,召回的次数就多了,这是可以理解的。第二,现在新能源汽车普遍都带了智能网联功能,功能越强大,软件越复杂,发生质量问题的次数就越多。第三就是电池技术不断创新,创新越快越多,也容易出现故障,相当于让消费者来试错了;因为车企在研发过程中虽然做了不少实验,但很多故障还是试不出来,而一个规模经济的产品,如果车卖得太贵,车企就不挣钱,大众也买不起。
不过看看增长率,也不能说新能源汽车质量一定更差。毕竟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而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2.3%,还是低于前两者。
2024年03月13日,国务院发布《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业内认为,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将推动家电需求进一步释放。天风证券家电首席分析师孙谦认为,头部企业能力更强,已建立起自己的以旧换新体系,可以在国家政策基础之上提供额外补贴,形成较为完善的家电回收体系,或率先受益。
利好的不仅仅是家电行业,方案明确提出,到2027年,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还明确提出一些行业目标,例如:报废汽车回收量较2023年增加约一倍,二手车交易量较2023年增长45%;废旧家电回收量较2023年增长30%。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武强说,作为排放量最大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之一,目前我国煤矸石堆存量已超过50亿吨,高值化资源利用的比例较低。他建议国家优先支持进行煤矸石等大宗固废的多固废协同处理,开展高效能源化利用、建筑材料化利用、土壤和肥料化利用、功能材料化利用,构建煤矸石大宗固废全组分利用的上下游产业链。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董事长马永生表示:当前,我国低值废塑料资源化利用尚处空白。他建议:加强宏观指导和示范引领,加快推动低值废塑料资源化利用;加强科技支撑,以化学回收技术突破引领废塑料资源化利用;完善分层次全覆盖回收体系,推进废塑料回收行业转型发展。
但全国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的相关提议却引来不少争议。她提出要尽快建立家电产品安全使用年限强制性标准和家电企业自主承担以旧换新补贴的建议。“明文规定家电的使用年限,是推动以旧换新的重要条件。如果没有年限,消费者可以永远地使用下去。虽然它没有坏,但是它已经在老化,性能也下降,会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网友的观点不是没有道理。最好的环保就是提升产品质量,延长电器使用寿命,而不是淘汰尚能使用的电器。强行淘汰,可能导致电器制造商降低产品质量预期,不利于推动技术水平提升。如果真的关心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倒不如建议国家立法规定各类电器的最低使用年限,如果年限内因电器质量问题导致安全事故,必须由生产厂商负责。或许这样才能倒逼技术革新和产品质量提升。顺带表扬一下苹果公司,此前有研报评价该企业的手机,认为,更长的使用寿命、更低的更新频率不利于企业创收,但有利于减少碳排放。
3月15日消息,知情人士称,日本最大工会日本劳动组合总联合会已争取到下一财年逾5%的加薪幅度。如果最终敲定,这将是199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日本财务大臣铃木俊一也在15日早些时候表示,他预计日本企业(尤其是大公司)与工会之间的年度谈判将带来强劲的加薪势头。此外,丰田已在之前宣布,将全面满足工会对工资上涨的要求。
在未上市前较长一段时间,理想新车MEGA备受业内外关注。然而3月1日上市后,竟然遭滑铁卢。除了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其产品力不达预期,更大的争议在于外观,竟被P图并吐槽“像棺材”,在互联网上疯传。媒体报道,P图事件中疑似有水军推波助澜。例如在社交媒体上,部分评论的线日晚间,微博@新渠道-李霸天发布微博称,上市72小时内理想MEGA的全国订单仅有3218辆,退订量反而有10297辆。
CEO李想本周在微信朋友圈发文回应,称P图事件存在有组织的犯罪行为,企业将予以反击,并表示:“无论多么难,都不能变成达斯·维达。”
舆情风险是风险管理的重要部分。不同于真正的监督,当今一个重要的舆情风险源自部分造谣生事者。
不久前,在讨论钟睒睒遭遇舆情风波时,资深品牌营销专家、闻远达诚管理咨询公司总裁李国威曾向虎嗅说:“人们偏好异常和冲突。自媒体为了吸引注意力,会刻意制造冲突,包括不断为话题灌注新的关注点。因此,舆情变幻无常,难以预测。企业会针对风险制定预警机制,但通常是为了应对产品质量等确定性较高的风险。当舆情变得漂浮不定时,很难有固定的机制去应对不确定的风险。事实上,企业也不应把过多注意力时刻放在不可预测的风险防控上,天天想着出事只会让人神经崩溃,影响企业正常经营。但企业可以经常与政府、意见领袖、新闻媒体交流,通过他们去了解政策走向、社会情绪,对风险有整体性的了解,以便在风险来临时能够随机应变。”
应该说,理想这次遭遇的P图风波,也具有不确定性。即便攻击是有组织、有预谋的,那也是遭遇了一次防不胜防的偷袭。但目前事实不明,法律界普遍认为,假如该行为仅仅是个别网友非组织、非预谋的,可能难以被认定为违法。如此,舆情管理的难度就更大了。
鼎博登录首页